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N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ㄕㄢˋ
  拼音: shàn




魚游來游去的樣子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汕,魚游水貌。」



用竹子編成的捕魚工具。《爾雅.釋器》:「罺謂之汕。」晉.郭璞.注:「今之撩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疒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ㄕㄢˋ
  拼音: shàn

參見「疝氣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讪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ㄕㄢˋ
  拼音: shàn




毀謗、嘲諷。《論語.陽貨》:「惡居下流而訕上者。」《孟子.離婁下》:「與其妾訕其良人,而相泣於中庭。」



參見「訕臉」、「訕訕」等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走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ㄕㄢˋ
  拼音: shàn




1.跳躍。清.洪昇《長生殿》第一七齣:「馬蹄兒潑剌剌旋風赸。」徐朔方.注:「赸,跳躍。」

2.離開、散去。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.第三本.第二折》:「你也赸,我也赸;請先生休訕,早尋個酒闌人散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骟
  部首:馬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ㄕㄢˋ
  拼音: shàn




1.閹割牲畜、動物。《西遊記》第三九回:「點汙他不得,他是個騸了的獅子。」

2.截去主根,培植果樹。元.魯明善《農桑衣食撮要.卷上.騸諸色果木樹》:「樹芽未生之時,於根旁掘土,須要寬深,尋纂心釘地根截去,留四邊亂根勿動,卻用土覆蓋,築令實,則結果肥大,勝插接者,謂之騸樹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羊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ㄕㄢˋ
  拼音: shàn




1.美好的事。如:「日行一善」、「為善最樂」、「隱惡揚善」。

2.有德行的人、好人。《禮記.中庸》:「送往迎來,嘉善而矜不能,所以柔遠人也。」

3.姓。如宋代有善辰。




1.親善、交好。《左傳.隱公六年》:「親仁善鄰,國之寶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七〇.孔融傳》:「與蔡邕素善。」

2.喜好、喜愛。《左傳.襄公三十一年》:「其所善者,吾則行之;其所惡者,吾則改之。」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其猶未悔。」

3.愛惜。《荀子.彊國》:「故善日者王,善時者霸。」




1.美好的。如:「善人」、「善事」、「善行」。

2.熟悉的。如:「面善」。




1.擅長。如:「能歌善舞」、「英勇善戰」。《禮記.學記》:「善歌者使人繼其聲,善教者使人繼其志。」

2.容易。如:「善變」、「善疑」、「多愁善感」、「善解人意」。




表讚美、稱許之詞。《文選.枚乘.七發》:「太子曰:『善!願復聞之!』」


  
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ㄢˋ
  拼音: shàn

參見「鄯善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ㄢˋ
  拼音: shàn




白埴土。可與油攪和在一起,塗飾門牆。《玉篇.土部》:「墡,白堊名,白墡也。」俗稱為「白墡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ㄕㄢˋ
  拼音: shàn




1.置備食物。《說文解字.肉部》:「膳,具食也。」

2.進獻飯食。《呂氏春秋.離俗覽.上德》:「太子祠而膳于公,麗姬易之。」




飯食。如:「早膳」、「晚膳」、「用膳」。《文選.曹植.箜篌引》:「中廚辦豐膳,烹羊宰肥牛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缮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ㄕㄢˋ
  拼音: shàn




1.修補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繕,補也。」如:「修繕」。《左傳.襄公三十年》:「聚禾粟,繕城郭。」

2.整治。《左傳.成公十六年》:「補卒乘,繕甲兵,展兵馬。」晉.杜預.注:「繕,治也。」

3.謄寫。漢.劉向〈管子書錄〉:「定著八十六篇,殺青而書可繕寫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鳝
  部首:魚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23
  注音: ㄕㄢˋ
  拼音: shàn




動物名。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合鰓目。似鰻而細長,體呈赤褐色,腹呈黃色,具暗色斑點,光滑無鱗。產於淡水中,可食用。俗稱為「黃鱔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ㄢˋ
  拼音: shàn




祭祀的場地。《禮記.祭法》:「是故王立七廟,一壇一墠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山
 总笔画:3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1.陸地上高起的部分。如:「崇山峻嶺」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五年》:「吳師奔,登山以望,見楚師不繼復逐之。」

2.墳墓。唐.李華〈含元殿賦〉:「靡迤秦山,陂陀漢陵。」

3.姓。如晉代有山濤。

4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

山中的。如:「山村」、「山寨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舟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參見「舢板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彡
 总笔画:3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1.筆所畫的花紋。《說文解字.彡部》:「彡,毛飾畫文也。」

2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

毛長的樣子。《廣韻.平聲.銜韻》:「彡,毛長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1.衣服的通稱。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衣部》:「衫,衣之通稱。」如:「衣衫」、「棉衫」。

2.單衣。如:「汗衫」、「羅衫」。唐.白居易〈寄生衣與微之因題封上〉詩:「淺色縠衫輕似霧,紡花紗褲薄於雲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删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1.削除。如:「刪除」、「刪減」。《漢書.卷二一.律曆志》:「故刪其偽辭,取正義,著于篇。」

2.截取。《漢書.卷三〇.藝文志》:「今刪其要,以備篇籍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參見「珊瑚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參見「蹣跚」條。



踩、踏。元.無名氏《小尉遲》第三折:「劉無敵跚馬兒領番卒上。」元.關漢卿《五侯宴》第三折:「引著沙三去跚橇,伴著王留學調鬼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1.除草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芟,刈草也。」《詩經.周頌.載芟》:「載芟載柞,其耕澤澤。」漢.毛亨.傳:「除草曰芟,除木曰柞。」

2.削除。通「刪」。《三國志.卷一三.魏書.王朗傳》:「賴先王芟除寇賊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鎔裁》:「芟繁剪穢,弛於負擔。」




大鐮刀。《國語.齊語》:「耒、耜、耞、芟。」三國吳.韋昭.注:「芟,大鐮,所以芟草也。」唐.柳宗元〈宥蝮蛇文〉:「彼樵豎持芟,農夫執耒,不幸而遇,將除其害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覆蓋。宋.陸游〈幽居歲暮〉詩五首之五:「刈茅苫鹿屋,插棘護雞栖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三七回:「你那衣服,半邊苫身,半邊露臂。」



1.以草編成的覆蓋物。清.汪中〈先母鄒孺人靈表〉:「再徙北城,所居止三席地,其左無壁,覆之以苫。」

2.以草編成的墊蓆,居喪時使用,以示哀戚。《儀禮.喪服》:「居倚廬,寢苫枕塊,哭晝夜無時。」唐.賈公彥.疏:「外寢苫者,哀親之在草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古代童子學習書法所用的板子,通常以竹製而成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笘,折竹箠也。……潁川人名小兒所書寫為笘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1.用手摑臉。如:「搧他一個大耳光。」

2.搖動扇子使生風。如:「搧火」、「搧煙」。

3.從旁鼓動、挑撥事端。通「煽」。如:「搧動」、「搧惑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ㄕㄤ
  拼音: shāng




1.做生意的人。如:「布商」、「米商」。漢.王充《論衡.偶會》:「富家之商,必奪貧室之財。」

2.做生意的事業。如:「經商」、「習商」。

3.五音之一。音調清勁而淒愴。如:「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」

4.朝代名。參見「商朝」條。

5.算術中某數以他數除之,所得的值稱為「商」。如:「六除以三的商為二。」

6.姓。如春秋時魏國有商鞅。




討論、計劃。《漢書.卷六九.趙充國傳》:「勤勞而至,虜必商軍進退,稍引去。」《鏡花緣》第六六回:「國舅又再再苦勸,無奈若花心如鐵石,竟無一字可商。」



秋天的。古人以秋天肅殺之氣與商聲悽愴悲涼之音相符,故稱秋為商。《楚辭.東方朔.七諫.沈江》:「商風肅而害生兮,百草育而不長。」唐.孟郊〈秋懷〉詩一六首之七:「商蟲哭衰運,繁響不可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小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ㄕㄤˋ
  拼音: shàng




1.尊崇、仰慕。如:「尚文」、「尚武」。《墨子.尚賢上》:「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。」

2.主管其事。通「掌」。《史記.卷九.呂太后本紀》:「襄平侯通尚符節,乃令持節矯內太尉北軍。」

3.仰攀婚姻。《史記.卷八七.李斯傳》:「諸男皆尚秦公主,女悉嫁秦諸公子。」




1.猶、還。如:「他至今尚未結婚。」《詩經.大雅.蕩》:「雖無老成人,尚有典型。」

2.尚且、況且。《老子》第二三章:「天地尚不能久,而況於人乎?」

3.希望,表示祈求。如:「尚饗」。唐.韓愈〈汴州東西水門記〉:「乃伐山石,刻之日月,尚俾來者知作之所始。」




姓。如漢代有尚長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ㄤ
  拼音: shāng

參見「蔏藋」、「蔏蔞」等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ㄕㄤ
  拼音: shāng

參見「愓愓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伤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ㄕㄤ
  拼音: shāng




1.皮肉破損的地方。如:「他腿上有一處傷。」

2.姓。如春秋時宋國有傷省。




1.受傷、使受傷。《左傳.成公二年》:「郤克傷於矢,流血及屨,未絕鼓音。」《史記.卷三一.吳太伯世家》:「越因伐吳,敗之姑蘇,傷吳王闔廬指,軍卻七里。」

2.耗損、毀壞。如:「傷身」、「傷神」、「傷腦筋」。

3.妨礙。如:「無傷大雅」。唐.白居易〈效陶潛體詩〉一六首之一六:「濟水澄而潔,河水渾而黃,交流列四瀆,清濁不相傷。」

4.毀謗。如:「出口傷人」。《呂氏春秋.離俗覽.舉難》:「人傷堯以不慈之名。」

5.悲痛,使憂心悲痛。如:「傷別」、「傷慟」、「傷兮感舊」。《詩經.周南.卷耳》:「我姑酌彼兕觥,維以不永傷。」《隋書.卷七〇.李密傳》:「柴孝和溺死於洛水,密甚傷之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殇
  部首:歹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ㄤ
  拼音: shāng




未成年而夭折稱為「殤」。《儀禮.喪服》:「年十九至十六為長殤,十五至十二為中殤,十一至八歲為下殤。不滿八歲以下,皆為無服之殤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觞
  部首:角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ㄕㄤ
  拼音: shāng




酒杯、酒器。如:「銜觴賦詩」。《韓非子.十過》:「平公提觴而起為師曠壽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嬌娜》:「又命以巨觴行酒,三更始罷。」



飲酒,或勸人飲酒、敬酒。《呂氏春秋.恃君覽.達鬱》:「管仲觴桓公,曰:『暮矣!』」宋.范成大〈九月三日宿胥口始聞雁〉詩:「把酒不能觴,送目問行李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鬲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ㄕㄤ
  拼音: shāng




烹煮。《史記.卷一二.孝武本紀》:「禹收九牧之金,鑄九鼎,皆嘗鬺烹上帝鬼神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日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ㄕㄤˇ
  拼音: shǎng




1.正午。如:「晌午」。

2.一會兒、片刻的時間。如:「他呆了半晌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赏
  部首:貝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ㄤˇ
  拼音: shǎng




1.把財物賜給有功的人。如:「獎賞」、「賞賜」、「賞罰分明」。《禮記.月令》:「賞公卿諸侯大夫於朝。」

2.器重、看重。如:「賞識」。唐.孟浩然〈夏日南亭懷辛大〉詩:「欲取鳴琴彈,恨無知音賞。」

3.讚美、嘉許、宣揚。如:「讚賞」。《左傳.襄公十四年》:「善則賞之」。

4.欣賞、把玩。如:「賞月」、「玩賞」、「雅俗共賞」。

5.尊崇。通「尚」。《荀子.王霸》:「賞賢便能以次之。」

6.對他人加恩惠於己的敬稱。參見「賞光」、「賞臉」等條。




1.賜予或獎給的東西。如:「懸賞」、「重賞」。《左傳.宣公十二年》:「先濟者有賞。」《荀子.不苟》:「身之所短,上雖不知,不以取賞。」

2.姓。如晉代有賞慶。


  
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ㄕㄣˇ
  拼音: shěn




地名。春秋時周朝的屬地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ㄕㄣˇ
  拼音: shěn




1.微笑。《論語.先進》:「夫子哂之。」宋.陳師道〈示三子〉詩:「喜極不得語,淚盡方一哂。」

2.譏諷、嘲笑。《晉書.卷七七.蔡謨傳》:「我若為司徒,將為後代所哂,義不敢拜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矢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ㄕㄣˇ
  拼音: shěn




況且。晉.陶淵明〈勸農〉詩六首之四:「相彼賢達,猶勤壟畝;矧伊眾庶,曳裾拱手!」《南史.卷三五.顧覬之傳》:「死且不憚,矧伊刑罰;身且不愛,何況妻子。」



亦。《書經.康誥》:「元惡大憝,矧惟不孝不友。」



齒根。通「齗」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笑不至矧,怒不自詈。」漢.鄭玄.注:「齒本曰矧,大笑則見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谂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ㄣˇ
  拼音: shěn




1.勸諫、規諫。《左傳.閔公二年》:「昔辛伯諗周桓公。」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八上.滇遊日記八》:「見余過,故父子相諗而挽留余飯焉。」

2.想念、思念。《詩經.小雅.四牡》:「豈不懷歸?是用作歌,將母來諗。」三國魏.邯鄲淳〈漢鴻臚陳紀碑〉:「思齊古公,邠土是因,不忘諗國,惠我無垠。」

3.告知。《宋史.卷三六五.岳飛傳》:「世忠以書來諗,飛復曰:『均為國家,何分彼此?』」

4.知悉。同「讅」。元.戴良〈跋錢舜舉所臨閻立本西域圖〉:「因茅元禮攜至求題,姑志所聞如是,博雅君子,必有能諗之者。」

5.潛藏、四處游散。通「淰」。《孔子家語.卷七.禮運》:「故龍以為畜,而魚鮪不諗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审
  部首:宀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ㄣˇ
  拼音: shěn




1.知道、明白、清楚。同「諗」、「讅」。《史記.卷二三.禮書》:「君子審禮,則不可欺以詐偽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一五回:「臣困鄧艾於祁山,陛下連降三詔,召臣回朝,未審聖意為何?」

2.推究、分析。《呂氏春秋.慎大覽.察今》:「故審堂下之陰,而知日月之行,陰陽之變。」

3.偵訊訴訟案件。如:「審判」、「審訊」。

4.謹慎。宋.蘇軾〈張文定公墓誌銘〉:「契丹遣使為言,卿宜審處其事。」




周密、詳細。《聊齋志異.卷一.賈兒》:「審顧之,四肢皆如人,但尾垂後部。」



姓。如漢代有審食其。


  

 简化字:沈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ㄕㄣˇ
  拼音: shěn




1.汁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瀋,汁也。」如:「墨瀋未乾」。元.陶宗儀《南村輟耕錄.卷二九.墨》:「所以晉人多用凹心硯者,欲磨墨貯瀋耳。」

2.大陸地區瀋陽市的簡稱。如:「安瀋鐵路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婶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ㄕㄣˇ
  拼音: shěn




稱謂:(1)用以稱叔父的妻子。即叔母。《集韻.上聲.寑韻》:「嬸,俗謂叔母曰嬸。」(2)用以稱丈夫的弟婦。如:「小嬸」。(3)用以尊稱結過婚的女性長輩。如:「大嬸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113003 页数: 53/2826
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